逢年过节,人人都观赏舞狮舞龙、鞭炮烟花,说是传承中华文化。
回到餐桌,嗫茶消渴、笑谈家常时,却忽略了杯中物,其实也是文化。
龙狮烟炮,几回得见? 更难以亲自上阵。乌龙普洱,日日饮之,自己就是传承者。
新年不喝茶,哪像过新年?
在众多华族节日中,最能感召人们重拾传统的,唯独农历新年居冠。
唯有在农历新年,大人小孩才会主动穿上唐装旗袍,家家户户才会播中国风的贺岁歌曲,对联字画突然变得重要,灯笼剪纸才突然受到欢迎,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习俗同时奉行。
无论是拜祖先、拜天公等正规仪式,或是团圆饭、拜年聚餐等非正式场合,中国茶的出现都如绿叶衬牡丹。
如果在此关键时刻,杯里盛的却是西式或现代化饮料,整个场景便显得极不搭调。
“新年不喝茶,哪像过新年呢?” 广汇丰负责人李渭娟如此问道。
礼敬的象征
经营广汇丰多年,李渭娟最常强调佳节送茶,这是最实用也最具意义的礼品,能突显送礼者的真心诚意。
首先,送茶表示送礼者关心收礼者的健康;二来,茶本身就有礼敬的意义存在。
“古时候,华人结婚时都有向父母敬茶,在拜师时要像师长敬茶,也都说明了奉茶或送茶,便是表明自己对对方的一份敬意或谢意。”李渭娟解释。
即使在现今社会,无论是朋友聚会或公事商谈,如果桌上是汽水、咖啡或果汁,大家都各不相干。唯有泡一壶茶时,才会有倒茶、敬茶、谢茶等各种动作,加强了众人之间的交流和情谊。
节庆的饮品
李渭娟指出,茶在中华文化的的家庭里,是很特别的一名成员。它平时属于开门七件事——材米油盐酱醋茶,是很平凡的日常用品;每逢有节日、庆典或仪式时,却又会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角色;独自存在时,又可晋升为一门艺术。
例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时,如果再加上中国茶艺的点缀,意境与氛围都提升。端午节吃粽子时,喝中国茶怀念诗人屈原,怎样都会比喝汽水来的更适合。
即使对中华文化缺乏认识,而无法体会当中意义,喝茶所具备的健胃、消食、去腻等功效,也让它成为最合适节庆的饮料。尤其农历新年时众人都会放纵自己大吃大喝,确实需要多喝中国茶来促进消化。